“我准备等朋友放月假的时候,去看一眼他,然后就自杀……”
中午午休期间,突然看到陌生来电,以为是骚扰电话(房地产、贷款、晋职称....)接通后,庆幸自己没有挂,这是一次心理危机干预,是一场生与死的搏斗。
我接到了这个孩子的电话,听到“自杀”时,我的心咯噔一下,看来这个中午注定不平常了。深入沟通后,发现这个孩子前两周有过自杀计划,但被巡警发现拦下了。
通过他的描述了解到,父母知情后并没有表示出担心,反倒是愤怒,陷入了对他的指责,骂他是不孝子,不懂父母养育心。
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这类家庭更像是两个不成熟“孩子”的碰撞,父母心智化的不成熟会出现家庭角色缺位、家庭角色行为退行,长期以往会导致整个家庭陷入危机,尤其是当孩子在出现焦虑、抑郁情况时。
快乐的童年能治愈孩子的一生,健康的家庭可以让孩子涅火重生。
重燃青少年生命之光
一、避免家庭成员陷入相互指责、施压的旋涡。
首先作为父母应当正确看待抑郁。
*了解抑郁
抑郁症是一种疾病,是精神科中常见的情感障碍。不是不坚强和不懂事。
抑郁症是因创伤性事件激发,有遗传和神经生理基础,同时,也与原生家族/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一种多因素生理疾病。
*识别抑郁症的危险因素
二、识别自杀风险,避免悲剧发生
首先需要识别自杀风险。
下图呈现了一些常见的风险程度从低到高的类别,可以初步评估当事人的自杀风险。
三、早识别、早支持、早干预
*早识别
青少年抑郁常见症状清单
*早支持
(1)接纳与信任:接受与理解孩子的变化,从他的角度去看到他成长的困难。
(2)提供支持性环境:创建一个安全、温暖和稳定的家庭环境,避免过度施压或批评。
(3)鼓励寻求专业帮助:抑郁症是一种临床诊断,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。
(4)培养多元化的充电方式:允许孩子把时间“浪费”在学习之外的事件上,鼓励孩子参与活动,例如漫展、体育运动、艺术创作、社交互动等,以促进身心平衡。
(5)保持沟通:不回避孩子的情绪,询问他们的感受和情况,组织家庭活动。
*早干预
用生命影响生命,让花向上发芽。
“自杀”、“自残”是一种求救信号,发现孩子有以上的一系列变化,意味着还有机会为他提供帮助。
在此次电话危机干预过程中,当事人袒露自己存在自杀计划,自杀计划具体到了日期、地点、时间,两周前有过自杀未遂的情况。当事人自杀风险系数高。
捕捉到“信号”后,紧急进行危机干预,稳定其情绪状态,接着评估当事人此时的精神状态,和自我伤害的可能性。引导发现内部应对策略,并利用当事人提到的朋友分散注意力,链接社会交往的资源。
和当事人沟通后,与其监护人进行回访,并告知监护人及当事人压力调节方式、危机应对方案及就诊渠道。
确保生命第一的原则,与家庭一起携手重燃生命之光。
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和躯体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、得不到缓解时,家长、学校就要高度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问题,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。
如果您有上述情况的困扰,可前往我院心理咨询门诊咨询了解。
心理咨询电话:0730-8600590
免责声明:本文仅做健康科普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,且不提供诊疗建议。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于正规医院就诊,谨遵医嘱。其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供稿:产后康复中心 蔡姣玉 编辑:宣传办
一审:杨慧 二审:刘艳平 三审:涂剑
栏目:妇幼健康科普